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缘起论之教育意义

    篇论君臣之道如“五音不同声而能调,五味不同物而能和”,已蕴晏、史之旨。  这里以与音乐来比喻、说明“和”乃对立因素之辅济,专壹则无和谐,无艺术,无审美。故同必至不和,而谐出于不一,对立互补,相反相成。还...

    张跃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245934.html
  • 李唐名相姚崇与佛教(2)

    之美’。‘贝锦以繁采发辉【龙按:辉,原本作华】 ,和以盐梅致旨。’以塞本无之教,又不然矣。佛 经所谓本无者,非谓众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746097.html
  • 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

    所谓环保团体如今呈现出沦 为环保署或特定机关、政要的合伙人或打手, 并非朝向解决 台湾困境而付诸行动与心力, 而系朝“分一杯”迈进,此 一趋势非但树立民间 ...

    陈玉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2946485.html
  • 印度佛教与中国古代汉地医药学(1)

    在草危急,众治不验,举家遑扰……主人正宰羊,欲为淫祀,开令取少肉为,进竟,因气针之,须臾羊膜裹儿而出。升平五年(361)孝宗有疾,开视脉,知不起,不肯复入”。从这段记载看,于法开的医术主要来自印度...肉为,进竟,因气针之,须臾羊膜裹儿而出。升平五年(361)孝宗有疾,开视脉,知不起,不肯复入”。从这段记载看,于法开的医术主要来自印度古代名医耆婆的传统,但他又会针灸、切脉,可见他已把印度医法与中...

    薛克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346814.html
  • 儒佛(禅)各名家为学为道相通举隅

    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,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故诗曰:亦有和,既戒且平;鬷嘏无言,时 靡有争。先王之济五味、和五声也,以平其心,成其政也。声 亦如味,一气、二体、三类、四物、五声、六律、七...

    朱秉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2847330.html
  • 拈花微笑与达摩东来(1)

    ,不若临济守的猛烈。《人天眼目》云:“沩仰宗者,父慈子孝,上令下从。尔欲捧饭,我便与;尔欲渡江,我便撑船;隔山见烟,便知是火;隔墙见角,便知是牛。”又法眼禅师《十规论》说:“沩仰则方圆默契,如谷应韵...自己。  (五)茶饭禅  唐朝时代有位龙潭崇信禅师,他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。数年之中,除了打柴炊爨,挑水作,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。  一天,他向师父请法:“师父!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,已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947866.html
  •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

    像下盐  制成,而盐不失其碱性:  地法深密,非粗智知。所以然者,为地教法,托彼诸  乘及世  346页  间善事,以显阿含法义分齐。虽托显一乘理,仍三乘  、小乘当宗自住,不失自宗。如盐成羹,盐自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348454.html
  • 敬悼—已被残蚀的理性

    不可;世之钱债如此,况众生之命债乎?故愿云禅师云:‘千百年来碗里,怨声似海恨难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(堕胎医院诊所)夜半声(沉默无言之声更为凄厉)。’是知,可以没有‘婴灵’这个名词,更绝不容许有...

    正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848466.html
  • 略论持戒

    休息。又偈云:   千百年来碗里,怨深似海恨难平,  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深。   杀生是因,感生死是果,被杀害的众生由有怨恨。以此怨恨为罪,多生于鬼道,遇阴阳衰败四时不正之气,成形为疠鬼...

    弘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3.html
  • 德育课本

      吴孟宗、字恭武。江夏人。少丧父。母老疾笃。思笋煮羹食。时冬节将至。笋尚未生。宗无计可得。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。孝感天地。须臾、地裂。出笋数茎。持归作以奉母。母食之而病愈。人皆以为至孝所感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749851.html